首页| 申报表| 教学队伍|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教学效果| 教学研究| 课程建设| 课程特色| 网络资源| 教学网站
 
课程介绍

教学大纲

实验大纲

教学课件

 

 

 

 

 

一、实验性质

仪器分析实验是仪器分析课程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化学相关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分析仪器为工具,亲自动手获得所需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等信息的教学实践活动;是测定物质的化学组成、状态、结构和进行科学研究与质量监测的重要手段;具有灵敏、准确、快速、易于实现自动化和连续测定的特点,是分析化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日益普遍。要求学生通过对选定的光谱学分析、电化学分析和分离与分析技术等相关实验内容的学习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仪器的分析方法,并初步具有应用此类方法解决相应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及时按系统了解和掌握化学仪器分析实验各类实验研究方法,及涉及的基本技术和技能方面的系统知识,实验课教学的基本环节采取实验技术讲座与学生实验相结合进行。以促使涉及实验的内容、方法和技能与专业理论合理的衔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步进行。

实验技术讲座内容包括:各种光度计的操作技术和工作原理;电化学分析方法和各仪器的使用方法;气相与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应用。通过讲座要求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基本仪器与装置的工作原理,构造特点及规范操作程序和仪器较正方法,有较系统全面的了解与掌握。

实验素养主要是指以下诸方面: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数据报告;良好的实验习惯(准备充分、操作规范,记录简明,台面整洁、实验有序,良好的环保和公德意识);团结协作精神;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科学分析实验数据;强烈的求知欲望。

着重培养的实验能力:

能力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统筹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查阅手册资料并运用其数据资料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实验报告)的能力等。在整个实验课过程中,要利用一切环节进行能力的训练。

对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要求:实验中所有测量数据都要随时记在专用的记录本上,不可记在其他任何地方,记录的数据不得随意进行涂改。

常量分析中的典型实验,其平行实验数据之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一般不应大于5%;实验结果的误差应不超过±2%。

本课程要求学生共完成16个实验课题的学习与训练。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
1. 配合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种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有关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和主要分析对象;
3. 掌握各种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重点掌握仪器主要操作参数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4. 通过各种仪器分析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素养。
5. 掌握制备适合于特定仪器分析的样品的技能及建立定量分析校准曲线;
6. 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正确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
7. 了解简单仪器的基本构造、特点和应用范围,掌握简单仪器的操作方法。
8. 初步掌握较复杂的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并初步具有应用此类方法解决物质组成分析的能力。

三、实验课教学内容

实验课教学内容

实验一  电位滴定

电位滴定法测定果汁中的可滴定酸含量

要求:玻璃电极的结构和维护,酸度计的使用,终点的判断方法

 

实验二  水中微量Cr(Ⅵ)和Mn(Ⅶ)的同时测定

要求:熟练操作分光光度计,测量条件的确定,双组分定量分析方法

实验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1、      苯甲酸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2、      饮料中防腐剂含量的测定(标准曲线法)

要求:操作相关仪器,典型图谱的解析,定量分析方法

实验四  960荧光光度计的实验-复合维生素中维生素B1的含量测定

      要求:结构的特点(与一般光度计区别),定量方法

实验五  原子吸收法测Ca2+、Mg(饮用水中)含量

要求:掌握原子吸收仪的主要结构,定量方法

实验六  红外光谱法鉴定物质结构

要求:了解仪器的使用,学会样品的制备,简单图谱解析

       测定苯甲酸、丙酮的红外吸收光谱图,并指认其典型吸收峰

实验七  归一化法测定醇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要求:了解气相色谱仪的结构与操作方法,了解TCD的特点,掌握气相色谱仪的定量方法

实验八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分离条件的选择(程序升温)

要求:进一步了解气相色谱仪的结构与操作方法,了解程序升温对分离的影响

实验九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含量

要求: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方法,梯度洗脱的原理,外标法定量原理

实验十  火焰光度法测自来水中K+、Na+的含量

要求:了解仪器的使用,学会定量方法